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农业资讯 » 正文

脱贫攻坚铺就小康之路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0-05-22  浏览次数:6
核心提示: 绷紧弦加把劲,决战决胜脱贫攻坚。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,赣州市委、市政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,集中力量攻克贫困堡垒,加
  绷紧弦加把劲,决战决胜脱贫攻坚。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,赣州市委、市政府紧盯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突出问题,集中力量攻克“贫困堡垒”,加快产业发展,激发内生动力,奋力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脱贫攻坚示范区。

  一年来,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,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。今年4月26日,赣州市脱贫攻坚捷报传来:于都县、兴国县、宁都县、赣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,赣南革命老区实现了整体脱贫。

  数据显示,从2011年到2019年,赣州减贫192.06万人,贫困发生率由26.71%降至0.37%,102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,11个贫困县脱贫退出,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赣州最大规模人口脱贫。

  距离产业就业扶贫,实现稳定脱贫、可持续脱贫

  初夏时节,空中俯瞰赣县区江口镇河埠村蔬菜产业基地,大棚整齐划一,大棚里茄子、辣椒、卷心菜等各种应季蔬菜郁郁葱葱,长势喜人。正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的贫困户陈贻英说:“这几年,在村合作社的带领下,我们种菜免费领苗子学技术,还包销售,种菜就更安心了。”

 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。河埠村把富硒蔬菜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首位产业,通过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贫困户”模式,带动全村45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,实现了“户户有增收项目、人人有脱贫门路”。

  开对“药方子”,才能拔掉“穷根子”。一年来,赣州市紧盯“把产业扶贫落实到贫困村、贫困人口,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”的目标,全面落实“五个一”发展模式,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,引导贫困户直接发展,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等方式,因地制宜发展蔬菜、脐橙、油茶、乡村旅游、农村电商、光伏等特色产业。全市产业扶贫累计覆盖带动了26.95万户贫困户脱贫增收,占全市贫困人口的91.48%。“原本计划外出务工,帮扶干部告诉我在这里熟练工每月能拿4500多元,跟在沿海城市务工收入差不多。”位于上犹工业园区的晨光稀土公司车间内,43岁的脱贫户蔡晨云在操作台上紧张忙碌着。他说,以前住在大山深处的安和乡车田村,那里群山环绕,道路不通,广种薄收。现在,他搬出大山,住进县城梦想家园安置点,上下班有公交车接送,平时还能照顾一家老小。

  就业一人,脱贫一户。

  近年来,赣州市将就业扶贫列为脱贫攻坚十大项目之一,推进就业扶贫精准化、常态化,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。2016年以来,全市累计投入就业扶贫资金10.8亿元,帮助38.7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。截至今年4月底,全市原有的有劳动能力的55.96万名贫困人口,已实现就业49.99万人,就业率89.32%。其中,县外转移就业26.79万人。

  市就业局局长李俊说,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全市人社部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,全力以赴稳定就业基本盘,切实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,要求各个非贫困村新开发2个、贫困村新开发4个扶贫公益性岗位,新安置1.03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。

 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,稳定提升“两不愁三保障”

  “我很感激党和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,极大地减轻了家里的负担,让我能在学校里安心读书,顺利完成学业。”宁都中学高二(4)班的沙玲说,自己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,去年学校给她减免了800元学费,她还享受了2500元国家助学金和2000元的滋蕙计划奖励金。

  “过去和现在找学校都容易,过去捡最破的房子找,如今捡最新的找。”在宁都县,老表的一番朴实话语道出了宁都教育设施的变迁。近年来,宁都县完成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28所,新建农村学校校舍15万平方米,维修改造农村学校8所,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1000余名,有效改善了农村教育教学条件。2016年以来,全县资助贫困学生166897人次、1.35亿元。

  “两不愁三保障”,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,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质量。

  一年来,赣州市对义务教育、基本医疗、安全住房和安全饮水反复“回头看”“过筛子”,集中力量攻坚、见底清零整改,打通高质量脱贫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  ——精准对接教育扶贫。2019年,全市发放资助资金5.3亿元,资助贫困学生67.5万人次,其中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0万人次。全市共劝返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682名,无因贫辍学现象。对全市2082名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,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。

  ——深化落实健康扶贫。稳固完善城乡贫困人口“四道医疗保障线”兜底保障机制,持续落实住院“先诊疗、后付费”和“一站式”即时结算。截至目前,全市贫困人口已实现应保尽保,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三项保障制度覆盖。

  ——全力推进危房改造。省里下达赣州市农村“四类对象”危房改造任务2696户、全市一般困难户危房改造任务共3187户,已全部竣工;全市共摸排新增危险住房2160户,已全部完成改造。

  ——着力解决饮水安全。全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、中小河流治理等24个项目,年度水利扶贫投资5.73亿元。在去年“秋冬巩固”攻势中排查出的371户饮水安全无保障户,已全部整改到位。

  “兜”住最困难群体,“保”住最基本生活。全市以兜底保障托起40余万名城乡贫困群众幸福底线。2019年,全市有16.42万户32.96万人纳入低保,投入救助资金12.18亿元。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